| 郵票編號 | D542 |
|---|---|
| 郵票名稱 | 特542 臺灣野生菇郵票(第1輯) |
| 所屬類別-主別 | 特種郵票 |
| 所屬類別-所有類別 | 蔬菜,農業 |
| 發行日期 | 民國99年03月25日起 |
| 停售日期 | |
| 廢止日期 | |
| 票 幅 | 29 × 37(公釐) |
| 小全張張幅 | 80 × 135(公釐) |
| 承 印 者 | 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|
| 繪 圖 者 | 賴吉仁 |
| 設 計 者 | |
| 攝 影 者 | |
| 鑴 版 者 | |
| 創意指導 | |
| 全張枚數 | 20 ( 4 × 5 ) |
| 刷 色 | 彩色 |
| 印 法 | 平版 |
| 用 紙 | 燐光郵票紙 |
| 背 膠 | 有 |
| 齒 度 | 13 |
為介紹臺灣野生菇菌,本公司特規劃「臺灣野生菇郵票(第1輯)」1組4枚及小全張1張。茲簡介本組郵票圖案如下:
一、黃裙竹蓀(面值5元):中大型菇菌,鐘形菌蓋表面覆有具惡臭的孢子黏液,以吸引昆蟲傳播孢子;菌蓋下方展開黃色網狀豔麗菌裙。常出現於低海拔竹林或闊葉林下,不可食用。
二、 鮭紅側耳(面值5元):菌蓋狀似貝殼,表面為綿毛狀,新鮮時呈粉紅色至肉鮭色;菌柄側生,甚短。常叢生於低海拔闊葉樹之腐木上,可食用,但纖維較粗致口感不佳。
三、紡錘佛手菌(面值12元):子實體初為白色球形,成熟後裂開伸出菌柄及3枝指狀橙紅色托腕;托腕內側有腥臭味黏液,以吸引昆蟲傳播孢子。常出現於低海拔闊葉林地路旁,不可食用。
四、簇生鬼傘(面值12元):子實體菌蓋呈圓錐形至鐘形,邊緣具明顯溝紋,肉質甚薄;菌柄中生細長而脆弱。常群生於低海拔腐木上,不可食用。
丁
為增添集郵樂趣,附帶發行臺灣野生菇郵摺,除含本套郵票1組4枚及小全張1張外,並附預銷定點戳(日月潭郵局癸戳)原圖明信片4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