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特616 中華古代文物郵票–殷墟

Facebook X 列印
郵票編號 D616
郵票名稱 特616 中華古代文物郵票–殷墟
所屬類別-主別 特種郵票
所屬類別-所有類別 工藝,古蹟
發行日期 民國103年12月10日起
停售日期
票  幅 32 × 32 (毫米)
小全張張幅 185 × 130 (毫米)
承  印  者 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
繪  圖  者
設  計  者 查爾特設計廣告有限公司
攝  影  者
鑴  版  者
創意指導
全張枚數 24(4 × 6)
刷  色 彩色
印  法 平版
用  紙 燐光郵票紙
背  膠
齒  度 121/2
殷墟位於河南安陽,為商代晚期(西元前14世紀晚期至西元前11世紀中期)都城遺址,因甲骨等殷商遺物出土,而成考古聖地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典藏極豐富的殷墟文物,為1928年至1937年間考古發掘的出土品。為宣揚商代文物之美,本公司特從該所珍藏的石器、青銅器、甲骨及玉器中精選8件為題材,規劃郵票1組8枚及小全張1張,圖案簡介如下:一、郵票圖案: (一)大理石梟形立雕(面值5元):以立體技法雕出全身各部大樣,再以凹線紋刻出眉、眼、羽毛、胸前獸面紋及翼上的夔紋、蟠蛇紋等。背後有直向凹槽,推測應為嵌在木造建築上的裝飾。(二)牛方鼎(面值5元):長方形,四足兩耳。器身四面及四足上部有大而立體的牛首紋飾,長邊面上的牛首兩側各飾有冠羽飛揚的鳥禽,器內底部有牛形銘文。為現存商代方鼎中少數大型品。(三)填硃卜辭龜腹甲(面值5元):商代人卜問時,將正問、反問的卜辭刻寫在甲骨上,成組對應,稱「對貞卜辭」。本件是卜問農作物會不會有好收成,卜辭中「韋」為貞人(占卜官)之名。(四)鑲嵌綠松石獸面飾(面值5元):全件為凸起的半立體獸面,背面有2梁交叉,可穿繫皮革或繩索。以青銅為底,鑄出纖細的輪廓線,再鑲嵌綠松石。本器可能為馬冠飾,裝飾在馬的額頭上。(五)玉人頭飾(面值12元):器扁平,造型為一側面人頭。臣字形眼,低鼻梁,鼻頭圓鼓,張口,上下牙齒齊整。頭上有卷尾形高冠,耳以簡單線條勾勒成C形,耳後有髮飾或角狀物向後及上方延伸。(六)大理石虎首人身立雕(面值12元):虎首人身,作跪姿,雙手撐於雙膝上。虎頭略仰,張口露出鋸形齒與犬齒,兩耳豎起。以凹線紋刻出眼、鼻及虎身紋飾。背後有凹槽,可嵌在木造建築上。(七)三節提梁卣(面值12元):小口、長頸、器腹低矮、帶圈足。提梁外型與卣身弧度相合,以一蟾蜍形繫鍊與器蓋相連,兩末端為兔首造型。頸部實為一件倒置並可分開的酒杯,設計極富巧思。(八)帶刻辭鹿頭骨(面值12元):本件為商王帝乙、帝辛時期的鹿頭骨刻辭,記載商王征討方國後,回程在蒿地田獵,以獲得獵物祭祀文武丁之事蹟。目前考古出土的鹿頭骨刻辭僅有兩件,此為其一。二、小全張圖案:含前述8枚郵票,上、下2列連刷票間分別以大理石梟形立雕翼上蟠蛇紋、牛方鼎器底牛形銘文、填硃卜辭龜腹甲上卜辭及帶刻辭鹿頭骨上刻辭之拓印為過橋圖案。版銘則以石梟立雕、龜腹甲卜辭及鹿頭骨刻辭為圖案設計。左上角為臺北2015第30屆亞洲國際郵展標誌,以宣傳該展於2015年4月24日至28日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三館展出。配合郵票發行,另推出專冊1款,內含郵票8枚、小全張1張、預銷原圖明信片1組8張。內容有8件文物精彩圖片及精闢介紹,設計典雅,極富研究及收藏價值。
1.首日封(大型)2款 每個新臺幣3元2.貼票卡 每張新臺幣8元3.護票卡 每張新臺幣8元4.小全張護票卡 每張新臺幣8元5.活頁集郵卡(含護卡套) 每張新臺幣20元6.原圖明信片 每套新臺幣80元以上均自民國103年12月8日開始發售。7.預銷首日戳套票封 每個新臺幣71元8.預銷原圖明信片 每套新臺幣148元9.專冊 每冊新臺幣600元以上均自民國103年12月10日開始發售。顧客如有需要,請向全國各地郵局洽購,或上網至「中華郵政集郵電子商城」(http://stamp.post.gov.tw)訂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