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766 恐龍郵票小全張

郵票編號 D766
郵票名稱 特766 恐龍郵票小全張
所屬類別-主別 特種郵票
所屬類別-所有類別 動物
發行日期 民國114年11月07日起
停售日期
票  幅 63 × 34 (毫米)
小全張張幅 150 × 100 (毫米)
承  印  者 荷蘭瓊安斯丁安宗廠
繪  圖  者
設  計  者 張宗達
攝  影  者
鑴  版  者
創意指導
全張枚數
刷  色 彩色
印  法 平版
用  紙 自黏式背膠郵票紙
背  膠
齒  度

說明

恐龍兩大家族—蜥臀類與鳥臀類,都有胚胎骨骼被發現於蛋化石之中,使科學家能夠確定不同種類恐龍蛋的形態,並進一步了解牠們的築巢與繁殖行為,為探索遠古生態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。 為使民眾更加了解古生物學,本公司特以白堊紀晚白堊世的4種恐龍發行郵票小全張1張,內含面值15元郵票4枚,圖案簡介如下: 一、 泰坦巨龍(面值15元):蜥臀類恐龍,身長可達到20公尺以上。牠們以植物為主食,一次能產下數十枚蛋,並將蛋埋於土中、依靠地熱孵化。此復原圖描繪生存於印度的泰坦巨龍類。 二、 鴨嘴龍(面值15元):鳥臀類恐龍,具群居性,鴨嘴龍父母會照顧幼龍到離巢,顯示其擁有複雜社群行為。此復原圖描繪生存於美國的鴨嘴龍類。 三、 竊蛋龍(面值15元):蜥臀類恐龍,牠們一開始因被認為在偷吃原角龍蛋而得名。後期研究指出,竊蛋龍其實在保護自己的蛋。此復原圖描繪生存於蒙古的竊蛋龍類。 四、 鐮刀龍(面值15元):蜥臀類恐龍,有三根如鐮刀般巨大爪子,一般認為牠們有羽毛,但不具飛行能力。牠們蛋的外觀、尺寸與鴨嘴龍類相似。此復原圖描繪生存於蒙古的鐮刀龍類。 顧客如有需要,請向全國各地郵局、郵政博物館洽購,或上網至「i 集郵」(https://stamp.post.gov.tw)訂購。

附帶發行

1.首日封 (220毫米 × 158毫米):每個新臺幣5元
2.貼票卡:每張新臺幣10元
3.護票卡:每張新臺幣10元
4.活頁集郵卡 (含護卡套):每張新臺幣20元
5.原圖明信片:每套新台幣60元
以上均自民國114年11月5日開始發售。
6.預銷首日戳套票封:每個新臺幣65元
7.郵票套組 (內含小全張、首日封及護票卡各1):每套新臺幣85元
以上均自民國114年11月7日開始發售。
附帶發行票品請向臺北北門郵局、北投郵局、南港郵局、內湖郵局、木柵郵局、基隆愛三路郵局、板橋文化路郵局、三重中山路郵局、新莊郵局、新店郵局、淡水郵局、樹林郵局、桃園成功路郵局、中壢郵局、龍潭郵局、楊梅郵局、新竹武昌街郵局、苗栗中苗郵局、臺中民權路郵局、豐原郵局、彰化中央路郵局、員林郵局、南投三和郵局、斗六西平路郵局、嘉義玉山郵局、臺南成功路郵局、新營郵局、佳里郵局、新興郵局、岡山郵局、鳳山郵局、屏東民生路郵局、宜蘭中山路郵局、羅東郵局、花蓮國安郵局、臺東大同路郵局、馬公中正路郵局洽購或上網至「i集郵」(https://stamp.post.gov.tw)訂購,或向各地郵局預約購買。